我的导演时代_第479章年轻人不讲道理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79章年轻人不讲道理 (第2/3页)

不是人海战术?”

    李谦摇摇头,“先不说其他国家怎么样,单说咱们志远军,所谓的人海,只是视觉感官的出来的结论,我为了拍这半个小时的戏份,也查过很多资料,今天有空就给大家讲讲。

    抗战早期,我军确实使用过人海战术,那些上万人进攻几百人鬼子无果就是人海战术,但是一点用处都没有,事实上现代战争已经不是靠人堆就能赢的了。

    一战时期的凡尔登绞肉机,就是典型的人海战术失败的例子,十个月双方死亡七十万人,最高一天之内就死了六万人,从那以后,人还战术就没落了。

    而我军自从抗战后期开始,就开始大规模运用三三制步兵战术,这个词可能大家都听过,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理解其中的含义。

    三个人呈三角队形组成一个战斗小组,三个组为一个班,三个班(一个排)为一个战斗群,班长和组长负责战斗群的之间的联系。

    而一个27人的战斗群展开后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,一个团最少都有有27个这样的战斗群,也就是说一个团最起码能够覆盖十公里的战线。

    当然,实际上部队不可能一字排开,在进攻中,三个人呈三角队形组成一个组,三个组又成一个另三角队形,不断地扩展成一个个三角队形,任何一环缺失,后面都有人能够补上,这个阵型,大家可以百渡搜一下。”

    听到李谦这话,有好奇的观众们拿出手机,问起了渡娘。

    李谦就接着说道,“三三制战术在北棒战争中是发挥到了极致,再结合电影中的夜袭,往往是在一个非常近的距离对敌人发起攻击,且战斗群一波接着一波,给予足够大的进攻压力来弥补火力上的不足。

    因此在一些米军基层士兵眼里,志远军就如潮水一般涌过来,当他们认为进攻的志远军兵力有一个营的时候,实际上或许只有不到一个连。

    当他们认为一波火力覆盖能炸死十几个志远军战士的时候,实际上志愿军可能只是伤亡了两三个人。

    这不像很多影视剧里展现的那样,几百人挤在一起冲锋,机枪一梭子下来撂倒七八个人,一发炮弹下来炸到一大片。”

    看着手机上的三三制战术阵型,听着李谦讲的话,观众们已经在脑补出了一个团上千人以这种战术展开的战斗集群。

    既分散,又联系紧密,不会被一发炮弹一下炸死一大片,进攻时却能集中火力。

    原来如此!

    观众们第一次从这方面了解了当年的战争,这笔那些从精神、意志力的角度更直观。

    “所以,以讹传讹的人海战术就是这么来的,敌人看到的是人海,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。”李谦笑笑,说出结论。

    “如果有不相信的,可以去看看米粒坚一些专业的书籍,不要去看带有宣传性质的书,那都是为了掩饰他们的失败,掩盖我军的强大,实际上在全球很多国家,都对我军的这个战术有深入研究了。”

    说完,李谦看着那个眼镜,问道,“这么说,不知道这位观众朋友了解了没有。”

    眼镜有心想要反驳,可是他压根就不了解那场战争,所有的一切都是网上看来的,并且依然不相信李谦所说的。

    不过,周围其他观众却像是看傻逼一样看着他,眼镜只能转移话题,“可是,志远军处于弱势是事实,可是《返老还童》里却把志远军的战斗力拍的那么强大。”

    “弱势只是客观的外在条件,可是战争并不仅仅看外在条件,战略、战术、执行力、意志力也是战争的一部分!”

    李谦就接着把我军大机动、大埋伏、大穿插、大迂回、大包围的战术详细地解释了一遍,包括那三场和米军来回战术较量的战争戏,讲解了一遍。

    一连几个大什么的,虽然台下的观众不是很明白,但是一听就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,已经开始接受了我军的强大了。

    不过那个眼镜倒是紧追不舍,这些方面他不了解,无法反驳李谦所说的,压根不懂,开始扣细节了。

    “这些也无法掩盖《返老还童》战争戏的极其不合理,第三场战争戏里一个团就出现了七八个邱邵云一样的战士,况且我也怀疑邱邵云只是官方为了宣传杜撰出来的。

    还有那场阻击战里,有人大腿被子弹贯穿,竟然用子弹塞住伤口止血,这也完全违背常理和生理学的!”

    现场立马就有些骚动了,邱邵云啊,那可是教科书上的英雄人物,平时网上口嗨一下就算了,没想到现实中还有人这么质疑。

    李谦也开始烦这人了,“邱邵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