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336节 (第2/2页)
,却也做好了临死一搏的准备。 只要张知秋打算动手——难道能放过他? 然而,张知秋的气息,却渐渐平静下来了。一张纸片,飘向了林枫言。然后,他转身就离开了地面,似乎要离开。林枫言一手接住了纸片,在他接住纸片之前,却有另一样东西,从他手上飞了出去。 飞到了张知秋的手中,那是另一个小一点的灵脉之源。 张知秋诧异的看了林枫言一眼,却也接住了这个馈赠,转眼之间,就消失不见。 第1410章 灵脉诞生 “靠!” 张知秋消失不见了,应阳秋才算是能再次出声。慨叹一声,他不可置信的看着尚且清明的两人,“你们居然真的打算和一个大儒拼命!” 水馨于是也诧异的看了他一眼,“并没有。” “没有吗?” 应阳秋更诧异了。 “没有。”水馨道,“来来回回这么多次,他们能出来,我肯定也能进去的好吧。难道还真的指望有奇迹从天而降啊?” 林枫言则道,“至少接住一击。”——是不是拼命的接,那是另一回事。不抱着拼命的觉悟,接不接得住更是两说。 应阳秋总算是懂了。 不想拼命,但拼命的觉悟肯定还是要有的。 水馨这时候估量了一下,感觉只是靠威压,那些人只怕也昏迷不了多长时间,还是不要冒险比较好。当下就道,“接下来我可是什么都不会承认了。” 说完,往背后一靠,就闭上了眼睛做昏迷状。 应阳秋再次目瞪口呆。 “所以……这是什么意思?” “闭嘴。” “……要不是我和你挺熟了我会以为你这是在命令我!” “确实。” 尽管知道林枫言这是什么意思,应阳秋还是继续目瞪口呆。 林枫言却已经拿起张知秋留下来的纸条研究了。 他和水馨都知道,他们必须要庆幸这是张知秋。 曲城聚集的几个大儒,林枫言也有了解。张知秋在儒门最困难的时候能获得“长城”之名,悲天悯人的胸怀肯定会有。但战后成长起来的大儒,到底是怎么看待凡人和儒修之间的关系的,那还真是不好说。 何况,那位洪大儒,似乎还没有什么地方官的经历。与其说是靠儒门的修行成就的大儒,倒不如说是靠棋艺以棋艺成就的大儒。 若是换了这一位,今天是必然要拼命的。 “我能看吗?”应阳秋已经凑过来了,并不管林枫言在想什么,当然也确实是看不出来他的想法。 林枫言并不介意。 于是应阳秋很快就确认了,那纸条上写着什么。 是一个地址。 圣京一家书苑的地址。字迹有些潦草,但纸质很好,似乎是张知秋临时从自己的某个本子上扯下来,然后“文力成墨”写就的。 “……什么意思啊?” “线索。”林枫言不意外的说。 “那我可要去看看!”应阳秋干脆的道。 林枫言不置可否。 从张知秋的反应看来,他就算是和南方的那个组织有联络,也是始终在挣扎的。 毕竟那都是数百年前和他打生打死,理念信仰一概背道而驰的家伙啊! 虽说照着林枫言从君九韶两人那里得到的消息,这个张大儒明面上已经几十年没有回圣京了。但从定海城事件露面的速度来看,若他在那儿留下了线索,这线索的时间很可能不会太长。 问题在于,这条线索,要不要交给其他人去查? 就是现在这几个还算能帮上忙的姚清源等人,根基也都在明国。和林氏掌握了大半权力的华国还是差了挺远的。 林枫言斟酌着,将纸条收了起来。 他没有额外叮嘱应阳秋什么。 应阳秋的性格略有些跳脱,还自来熟,整体却依然算是个靠谱的剑修。而且,是剑修中的“中立派”。出于各种原因,他都不会说出去的,包括水馨的身份。 不过,中立派也不等于就是置身事外了。 按照林枫言一路走来,和明国剑修打的交道,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类——偏儒修派(旧派),叛逆派和中立派。 其实也无非就是在儒修主导华明两国,并且限制剑修在内陆城市使用武力的大环境下,对自身定位的差别而已。 第一种不用说,觉得很能理解很靠谱,并且愿意听从儒修的判断甚至指挥。 第二种其实也不用说,感觉自由被拘束而导致反感甚至对抗。具体程度由浅到深大概可以划分为:消极抗命,摆明作对、阳奉阴违、组织叛逆。 相比之下,中立派其实反而是少见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